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李锦:中国国有经济7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昨天,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发表我的一篇文章,是讲中国国有经济7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在春节期间研究这个问题,这篇文章14000多字,现发表的只是摘要其中的1400字,把意思先行亮出来。这似乎是第一次有人这样概括,今天发表出来,个人管见,意在抛砖引玉,以便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用怎样的框架来归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国有经济70年发展的启示


李 锦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66.1元。到了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0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64520元。GDP占世界总量由二十二分之一增加到六分之一,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国有经济,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历程,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总结,认识发展阶段,对规律性的东西有个清晰的结论并可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中国国有经济的显著特色,十三次五年规划是国企发展的核心。建国70年来的十三次五年规划,都是党中央领导经济的主要抓手,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依据。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六次三中全会和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政策与发展战略,都是国企发展的纲领与准绳。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强调“两个一以贯之”,这是国有企业的根本与灵魂。


启示之二: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基石作用。规模巨大的国有经济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核心和基石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在解决中国国有经济发展道路、基本经济理论、路线、经济体制、经济分配与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启示之三:国企民企相辅相成,比翼齐飞,“两条腿”齐步并进,保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启示之四: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是中国国有经济发展的主线。70年来,工业化进程、市场化改革、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诸因素,深度影响中国国有经济工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模式。当前,现代工业正向智慧工业转变,包括绿色工业、生态工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等,工业的可持续性和工业生态环境保护受到普遍重视。


启示之五:中国国有经济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前行,改革开放是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改革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把原来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立存在、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启示之六:综合平衡,长期在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坚持市场经济方向的过程中平衡发展。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国有经济从实际出发,形成了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其中包括:既坚持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又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又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上,既促进国有资本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又保障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发展壮大;在政府职能的改革上,既强调为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创造条件,又强调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启示之七:中国国有经济在经济波动中发展,国有经济被投资的扩张和压缩牵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经济的波动。从历史情况看,投资的扩张和压缩是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原因。第二产业的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大。


作者系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