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探寻改革方向!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支招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是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在日前在沪举行的“国资大讲坛”上,分享了他对国资国企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图片来源:百度


作为国资国企领域的一名老兵,傅成玉曾先后带领中海油、中海油服上市,并把中海油带进了世界五百强,尤其把中石化从全球第五位提升到了第二位,正是在国资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对这几年国企改革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本次讲坛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


傅成玉认为,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而这就要体现在去行政化上,把公司法规定的权力还给董事会,把董事会做实。按市场竞争要求建立市场化的决策、运营,激励约束等管理机制是搞活国企,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最基础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改革形式和内容。


国企改革要体现发展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对国企改革进行反思,就要搞清楚国企改革的前提,为什么要改革、向哪里改革。没有目标和方向做前提,对存在的问题就不一定找到合适的改革方案。傅成玉认为,国企改革从大的方面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需要;二是现有国企管理体制机制严重制约了国企生产力,导致国有企业活力严重不足,效率普遍不高。


那么,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还提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对国企来说,这是带有根本性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也就是说,国企改革要在满足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对国企进行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企最直接相连的就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企改革首先要体现发展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总目标。”


傅成玉说,国企改革要体现发展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体现在不断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上。从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受到冲击。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总量已接近70%,今后这个比例还会增长。这就要求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要更快速的高质量增长。


另一方面体现在民营经济要得到充分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重要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看上去好像是相互矛盾, 其实又是相互统一的。从两种所有制各自发展上看是相互矛盾的,但从促进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方面,以及通过混合所以制实现共同发展方面又是相互统一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巩固和加强,仅从一个方面就可知其重要性: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未来全民养老问题更多的要靠国有经济的不断壮大来支撑。民营经济无论如何发展,其资产与收入都不可拿来用于全民养老。”傅成玉说。


坚决去行政化,赋予董事会经营决策权


国企改革是一项事关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真正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而这其中,国企的决策机制、运行管理机制、约束激励机制必须适应经济规律。


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设立董事会已有10多年,有的已有近20年历史,但对董事会授权不充分是国企的普遍现象。“没有对董事会的充分授权,企业就不可能形成市场化的决策机制。没有市场化决策机制,企业资产配置和运营效率就不可能高,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傅成玉表示,各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公司法赋予董事会的决策权充分还给董事会。企业党委在企业经营上没有决策权,不承担经营和决策责任。企业党委要按照中央要求负责把方向,管大局、做保障。“这与企业党委把党建功能融入或内嵌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治理过程中是不矛盾的。”


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和国企领导的行政化。长期以来,按政府行政级别赋予国企行政级别导致了国有企业行政化和国企领导官员化。傅成玉认为,国企去行政化改革首先要解决好四方面的认识问题:


一是必须明确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第一功能和职责是为国家、股东、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服务。企业没有强大的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就无法承担好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是国企特别是部分央企的主要领导由中央委派和管理与取消其行政级别完全可以相容和相一致。把中央或国务院直接任命改为通过股东大会间接任命,既不影响中央的直接管理又使企业领导向市场化和企业家靠拢。


三是国有企业一定要由懂政治的企业家来领导。懂政治与企业家两条缺一不可,懂政治的企业家应该是党在经济领域职业化的企业管理专家队伍,与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科学家、技术专家等一道构成党和国家治理的专家体系。


四是国资国企监管方式改革要与国企改革特别是去行政化改革同步进行,其中包括中组部对部分央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的改革也要同步进行。


傅成玉表示,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不到位,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就不可能彻底。以往的改革实践和经历证明,国企改革的关键机制改革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改革的部分还会倒退回去。


发展混合所有制,审慎推进员工持股


讲坛上,傅成玉还对当下国企改革中的热门话题混合所有制进行剖析。


作为中央既定方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解决好认识上的误区。针对担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傅成玉表示,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后,国家出台了各种相关的资产管理与交易的相制度和规范。只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公开透明操作,国有资产想流失都难。同时,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尊重所有股东,做到同股同权。


傅成玉提醒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方面,不是国企改革的全部。既不要认为一混就解决一切问题,也不要指望所有国企都能或都适合搞混合所有制。从我国企业现状看,国企总体的块头都比较大,大块头的民企相对较少,很多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企业将很难参与到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地方国企与中央国企之间,不同地域的国企之间的股权多元化合作可能会成为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另一种形式。”


作为国企改革的激励手段之一,有企业在尝试员工持股。不过,傅成玉认为应该审慎进行,过去国企搞员工持股有过惨痛教训。首先,绝大多数老企业和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并不适合搞全员持股。无论是因为所处不同行业的原因,还是企业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还是企业高成长期已过的原因,员工持股都不能使员工有可持续的高回报。


其次,公司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基本靠工资维持生计,没有很多现金去购买公司股份。通过借债去购买公司股份会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公司效益不好回报不高或没有回报,对他们将是巨大伤害。


公司基层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需不需要进行激励呢?需不需要和公司长远利益相捆绑?当然需要,但不应用持股的方式。


傅成玉建议,可以考虑用剩余利润分红权来解决企业基层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长期激励问题。具体来说,企业把当年利润的固定比例分配给员工,但这部分不用于当期分配,而是用于员工的中长期分配,达到规定工作的年限后员工才能获得。“这样既可以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