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中央企业在深圳新时代的第一炮能否打响?

李锦新观点:



不要什么都等试点再推广,改革开放明明已经有40年积累了,我们在前40年已经创造了许许多多好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有几个是试点试出来的?好经验多是企业闯出来、创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重视。当前,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总结,而不是试点。会总结、会提炼,这是改革领导者重要的基本功。


历史不是少数人试点试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我们应当在改革的思想路线上反思,有所觉悟。在深圳改革中有新的开始。

 

中央企业在深圳新时代的第一炮能否打响?

李  锦

 

昨天讲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中航国际旗下公司进行缩短管理层级的重组整合,言犹未尽。有一句话,如骨在喉,就是中央企业在深圳新时代的第一炮能否打响,关键在于承认与弘扬深圳精神。


中航国际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收入规模最大的一块优质资产。中航国际深圳公司作为本次合并的被合并方将办理注销登记手续。航空工业集团成为投资公司试点后,率先对中航国际这一板块的管理层级进行整合,意味着集团“管资本”从分量最重、质量最优的板块开始突破。传闻已久的中航国际公司总部要搬到深圳的消息也许会得到证实。


这是公布《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后,第一家二级中央企业的总部搬到深圳。接着,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央企业二级企业总部搬到深圳,不排除有中央一级企业的总部会搬到深圳,这将使得深圳又变成一块热土。


深圳变成一块热土,是40年前的事情。1979年到1992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围阶段。1979年,中央各部委抢滩深圳,在特区立足。这次被合并的中航深圳公司便被定位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市场化“窗口”企业,是特区最早的中央部属企业之一,具有与特区共生的创业史。当时有9家部委同时派出队伍进驻深圳,因为各种原因有的中途撤回,有的企业质量发展不高。航空工业在深圳“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很好的发挥了毗邻香港的优势,借鉴了中国香港、新加坡成功的经验,使香港和新加坡成为深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从而少走了“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探索中的弯路。 他们在杂草丛生的荒丘上开始了白手起家、艰难创业的历程。为适应军品任务陡降的新形势,航空工业在1980年提出了“军转民,内转外”的任务,推行“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内外结合”方针,办了一个个既非生产航空产品,却又与航空工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


这家被合并的深圳公司把非航空民品产业在深圳的发展作为军民融合的“关键一招”,第一时间挺进深圳、扎根深圳。以自己的成功实践回答了军工企业投身市场化大潮搞活做强“能不能”、“怎样能”两大问题,探索计划经济下的“国家队”变为市场经济“国家队”的转型规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重要论述的实践样本,为中央企业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宝贵的经验。


这家公司在深圳的改革开放经验,大致上可以用“一前”、“两敢”、“四转”来概括。“一前”,是指客观环境上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主观努力上走在中央企业“前面”;“两敢”是敢闯敢创的精神。“四转”是指产品产业上完成军品向民品转变、体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开发向市场竞争型转变、发展阶段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四转”是航空工业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具体内容。


这家公司块头很大。年实现营业收入800多亿元,一家三级央企的营业收入超过部分一级中央企业,现在中航工业的国际公司总部搬到深圳,再次走到中央企业前头。表明了中航工业集团新时代在深圳“二次创业”的决心。


这次创业与40年前创业有许多不同。40年前,深圳是一个小渔村,一穷二白,没有负担,所以敢闯敢创,敢闯是精神风貌与姿态,敢创是能力与实践。现在中航国际是一个大集团,包袱大了,实力强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还有那种敢闯敢创精神吗?这是我最值得怀疑的。


行将消失的中航工业深圳公司,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1500多亿资产,更重要的是弥足珍贵的深圳精神。从合资企业、有偿转让土地制度到股份制改革,航空工业在深圳不断创造多个改革“第一家”行动,是敢闯敢创精神的生动说明。1980年9月的组建南航电子公司是航空工业系统首家驻深圳特区的窗口企业;1981年9月创办的深圳航空精密模具厂是改革开放后航空工业系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3年11月天马成立,引进国内第一条液晶生产线;1984年7月深南电路成立,以租赁方式引进国内最早的高档多层印制电路板生产设备;1984年5月,天虹商场注册成立,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1987年,深圳公司首开深圳土地购买先河;1991年,飞亚达、天马、南光成为首批改制的股份制企业;1993年,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是航空工业系统内首家上市公司。创业初期,中航深圳公司每一项改革举措和探索,几乎都要不同程度地突破国家、省和有关部门既有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深圳市与航空工业借鉴香港土地制度的经验,实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在全国可谓破冰之举,直接违背了当时《宪法》有关条文的规定,大胆敢试的勇气可想而知。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工资改革、要素市场建立,还是90年代股份制改造、股票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劳动改革,以及21世纪以来的经营体制改革、科技体制创新等,都是深圳航空根据现实需要主动提出改革方案,而航空工业授予了企业足够的自主权,也是经验之一。如此,才使得诸多大胆改革举措得以出台并不断深化。在这家公司行将消失的时候,我们更为珍惜他们在改革开放中历经艰难而创造的精神财富,钦佩前40年冒着巨大的个人风险而为中央企业开创深圳局面的人,感谢他们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的贡献与牺牲。


深圳在变,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任重道远。然而不变的是深圳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的敢闯敢创的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成果与经验。中央企业在不平凡40年中最重要的、根本性的经验便是走在市场经济道路前面,勇当改革尖兵,始终坚持走市场经济道路方向,不动摇,不停步,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形成了系统的走市场经济道路的经验。


我有一个观点,不要什么都等试点,明明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在前40年已经创造了许许多多好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有几个是试出来的?是企业敢闯敢创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哲学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重视。现在,最重要的是总结,而不是试点,历史不是少数人试点试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对4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是总结推广经40年历史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经验,而不是重新试点。一切重新通过新的试点来推行,而不是对现有经验的总结推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不理解,是对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的不信任。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转型,中美经济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事实上,很多好经验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怎样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继续当好“排头兵”,建设好“前沿阵地”,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是对中央企业在深圳二次创业新的考验。怎样总结改革经验,同样是对改革组织者的考验。


中央企业在深圳新时代的第一炮能否打响?首先是把国企改革的思想路线搞端正,需要总结、重温和弘扬来之不易的“深圳精神”。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