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裴岷山:实现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这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发展的使命责任和根本目标。要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着力把好思想引领这个总开关。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中央每一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企业改革发展导航指向。把党的建设、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打造企业品牌文化上动脑筋,在攻克企业技术难题中显身手,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企业战略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按照党中央部署,坚决承担起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产业项目;坚决承担起投资大、收益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坚决承担起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抗击救援。坚守对党忠诚的根本,坚定“政治家+企业家”的标准,坚持国际视野的要求,把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尽全力把企业搞好、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着力对标世界一流这个高标准。世界一流企业应当是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要建立在深刻知己知彼的对标基础之上,找准核心要素、关键指标,定标准、立标杆,实现好上加好;推进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快追赶和超越,实现企业整体实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全面提升。针对“六个力量”的基本定位,央企必须突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特色,努力践行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针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目标,央企必须深化改革,在资源配置、业务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等方面引领世界同类企业。

      着力用好深化改革这个金钥匙。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主线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推进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转变发展模式,要摒弃规模速度情结,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做到“规模服从质量、速度服从效益”。二要转变产业结构体系,加快由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巩固核心业务基础,大力培育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全领域、全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要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加快由分散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推动资源向优势区域和优质产业集中。四要转变产业成长路径,加快由产业单一发展向产融信深度融合发展转变。主动把握产融共进、产信融合的新趋势,发挥资本和信息化力量,畅通跨界融合共进渠道。

      着力激发创新驱动这个新动能。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竞争,央企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的机制。一要强化创新观念,加快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企业升级。二要加快创新步伐,着力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升级的活力。三要优化创新机制,围绕创新型人才培育,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统筹激励、拓宽容错空间,让一线人员敢于创新、安心创新、踊跃创新。四要善于借助产学研融合发展之力,紧密围绕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着力抓住“一带一路”这个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央企参与建设项目超过3000个。央企要勇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一要加快海外业务布局,加强资源的全球整合配给能力,健全员工海外派遣保障机制,积极培育国际化人才。二要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尊重市场规律,遵循国际规则,创新合作模式。在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优化海外核心利益保护手段,加大中国标准影响力和走出去力度。三要在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责任实现中外民心的“软联通”,以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品牌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着力坚守防范风险这个关键点。央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重视风险防范,切实筑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一是全力防范债务风险。从总体看,目前央企的负债水平是可控的,并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同时也要看到,一部分央企、一部分央企的二级三级企业负债率仍然较高,应切实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内。对央企来讲,加大风险的控制,降杠杆、减负债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很重要的任务。二是强化境外风险管控。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强化境外项目管理、完善管控方式,着力推进依法合规,增强合规经营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筑牢境外风险防范底线。三是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依法治企步伐,加快建设切实有效的法律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线单位、风险管理部门、管理层的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和责任机制,行稳方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