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董大海:如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求是网的这篇文章说透了!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新方向、新目标、新要求。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的探索经验表明,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培育世界一流必须坚持国际化发展。


一、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角,企业日益跨出国界,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可以说,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是国际化的企业。例如,通用电器、苹果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这些业内一致认可的世界一流企业,2017年海外收入比例分别高达62.08%、63.21%和65.39%。


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在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成绩和进步,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很多国有企业已经迈进或接近世界一流企业阵营。截止到2017年底,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量达到了7万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2.32万亿元,投资和从事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85个,比2014年增加35个。2017年共有115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8家。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不强。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7年发布的全球非金融国有跨国公司跨国指数,中国仅有4家中央企业进入前25名。如果把我国中央企业的体量考虑在内进行横向比较的话,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国有企业要继续努力,更快地提高国际化的水平。


二、加快国际化进程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


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句话的内在逻辑同样适用于国有企业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


首先,国有企业要发展,必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增量。国有企业大多处在传统行业,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内寻求大的发展增量难度很大。在此背景下,向外、向国际化寻求增量是重要之选。这是被世界一流企业证实了的必然之路和成功之路,是中国大型骨干国有企业应该选择的发展战略。


其次,培育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国际化。世界一流企业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得人才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共识。国有企业人才国际化首先要在东道国吸引优秀人才,美国的创新人才、德国的制造人才、英国的金融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第二,国际化可以倒逼改革,激发人才活力。改革体制和改革机制知易行难,国际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可以倒逼国有企业机制改革。第三,企业内的优秀人才也需要国际化经营的锤炼。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家、高管、甚至专业技术人才,都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检验。一流人才都是从竞争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得到成长。如果能够培育和拥有一大批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锤炼出来的企业家、高管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样的企业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再次,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国际化。无论是以“复兴号”为代表的先进轨道设备,还是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其发展历程都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引进就是开放,再创新进而走向国际市场还是开放,两端都是国际化。从总体上来看,创新还是我们国有企业的短板。例如,从研发费用投入上看,2017年全球研发投入100强中只有3家中央企业入围,低于进入世界500强的比例;2016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6%,远低于全球研发投入100强企业10.3%的水平。所以国有企业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创新步伐,积极“走出去”、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集合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探索开放合作创新的路径。


第三,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


首先,要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对国际化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部署,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谋划灵活多样的海外投资方式和合作模式。要主动适应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把资源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集中,通过控制价值链高端领域来开展海外经营活动。要深入分析新产业发展、新业务模式的特点,聚焦主业进行产业链的打造和新业务领域延展。要注重提高国际化发展的质量,推动以资本输出、投资带动为主向以中国创造、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全方位“走出去”转变。


其次,要推进国际化人才战略,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国有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支“精技术、通商务、懂外语、会管理”,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强化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育。注重信念教育和政治引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培养了解国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强海外国际化人才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处于国际前沿,能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专家、领军人物和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三是要创新引才方式,除了满足物质需求,还应为国际化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和留住人才。


再次,要构筑全球化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证明,开放式全球创新网络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国有企业要通过与技术互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服务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合作,共同形成涵盖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和商业推广的全球创新生态体系,确保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要实施全球化研发战略,依据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合理选择新设、兼并、收购等海外研发机构的建立方式,利用海外创新资源开展前瞻性基础领域和前沿技术的研发。要通过技术互补、人员聘用和文化融合等实现研发本地化,充分把握价值链高端环节,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比较优势的当地研发机构,提高整体研发效率。


最后,要在国际化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在企业国际化战略、海外投资、重大项目建设中要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确保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者:董大海(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国企智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