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国企向高质量发展时代奋力前行

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任务。2017年以来,甚至更早些时候,国企国资系统已经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表示,五年来,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瘦身健体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国际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发展质量的改善,使得国有企业的贡献更加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上缴税费10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1.4%,税费贡献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不含关税)。国企每百元收入中税金占比为8.81元,是私企3.4倍,外企2.8倍。


此外,在引领绿色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精准脱贫等多方面,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国有企业都有抢眼表现。


当然,距离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国有企业在发展质量方面可改善的空间还很大。比如中高端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两金”规模和增速较高,杠杆偏高、债务风险较大;部分企业管理基础不扎实等。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说,外国企业的经验表明,凡是高速增长到一定水平就迅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就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从大到伟大的跨越,成为百年老店。凡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的,企业就会遇到种种问题甚至会轰然倒下。


因此,国务院国资委提出,2018年的工作主线,就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供给侧改革”。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提出,新一年国有企业“效益要实现稳定增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进一步提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


这一目标的提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国有企业更好地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提供了良好的监管氛围。


健体轻身补短板,实现平等竞争


整体来看,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具体到国企领域,存在着历史负担重、企业发展质量不均衡等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级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并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比如,在处僵治困工作中,华能集团针对不同的处置对象,提出了股权转让、政府控股、破产清算、关闭撤销、强化管理等5种治理方式,推动“僵尸企业”加快处置,特困企业焕发新生。


其中,地处呼伦贝尔零下五十度地区的陈旗热力公司、阿荣旗热力公司、根河热电公司,肩负着当地主要热源供应等公共服务。对此,华能集团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共同对后续项目增资重组、退出控股权,同时继续提供专业服务。


当前,华能集团20户僵尸企业中,除已转让处置完的9户外,其余11户均不同程度减亏增利,2017年同比减亏16亿元,企业负债率全面下降。


同时,华能集团将“处僵治困”工作与去产能结合起来。用22个月时间,退出8处煤矿、年产能1244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国资委任务,煤炭产业从2015年亏损29亿元,到2017年盈利11亿元。


在此过程中,华能集团充分发挥集团规模大、分布广、产业全的优势,确立了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原则,明确了跨二级单位异地安置等办法,涉及到的上万名富余员工基本实现了内部安置。


华能集团董事长曹培玺说,通过探索这些办法,既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也保障民生安全稳定。


中远海运在整合过程中,在全球范围内清理整合了同一地区原来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的公司190户,强力清理关闭了无实质作用的特殊目的公司、空壳公司96户,督促二级专业公司由行政管理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使集团管理层级由7级压缩至4级以内,提高了从决策到执行的效率。


几年来,仅中央企业就完成1200多户“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实现减亏约1850亿元。净减少法人户数8390户,减少比例16.1%,节约管理费用135亿元。


“去杠杆”是中央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几年来,国企的去杠杆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17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央企的规模比较大,降0.4个百分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对我们下一步继续做好降杠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


一些之前负债率较高央企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比如,2017年中国铁物如期兑付银行贷款和私募债券本息37.4亿元,负债率较年初下降33.9个百分点。


地方国企负债也在稳步减少。比如2017年末四川地方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93%,比2015年初下降4.47%,连续三年下降。


在去杠杆过程中,国有企业综合运用了市场化债转股等手段。中国宝武等17家央企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5000亿元,到位1800亿元,其中,仅中船重工就完成转股219亿元。


在这方面,重庆钢铁的案例非常典型。


几年来,重庆钢铁连续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面临着退市风险。重庆市国资委主任胡际权说,通过司法重整,市场化法治化转债转股化解债务417亿元,重庆钢铁走出困境,重获新生。“2017年重钢实现扭亏为盈,解除退市风险,资产负债率降至30%以下。”


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历史包袱多、社会负担重的压力。几年来,国企在三供一业移交、试点社会养老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国有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创造着条件。


截至2017年底,全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或签订移交协议的达80%,其中供电87%。陕西、湖北等23个地方和64家中央企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5个独立工矿区开展剥离社会职能综合改革试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在上海等试点城市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通过审计、巡视、监事会监督等手段,查漏补缺,追责警示,避免了国有企业出现大的风险。


面向未来,国务院国资委要求,2018年要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度,继续降低央企负债,确保两金增幅低于收入增幅,力争实现重点行业两金规模零增长。努力实现年底前僵尸企业基本出清,特困企业整体盈利。年底前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独立工矿区办社会职能剥离、企业办教育医疗分类改革工作。


聚焦主业实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聚焦主业、实业,是各级国资委的一贯主张。“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领域的骨干中坚,必须立足产业报国,坚决聚焦主业、做强主业、提高主业发展质量,在振兴我国实体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作出重要贡献。”郝鹏表示。


实践中,国有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完善,产业分布更加聚焦主业;国有资本更多地流向关键领域、新兴产业,在不同区域间分布也更趋合理。


在三大通讯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向以移动市场为优势,宽带等领域发力较晚,优势不显。


2017年,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继续领先的同时,加大了对家庭宽带、政商市场、数字化业务的布局。目前,其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家庭市场收入增长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产品结构的完善,让中国移动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势头。2017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去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利润1400亿元,稳居央企首位,占央企利润总额近十分之一。


比如,原港中旅集团之前涉足钢铁、电力、物流产业。这些业务资产占比近三分之一,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一半。港中旅董事会成立后,提出主业不主的局面亟待改善。2015年起,港中旅先后退出钢铁、电力、物流业务,因此减少的资产和收入均达到330亿元。


与此同时,港中旅完成了与国旅集团的重组,更名为中国旅游集团,同时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稳妥发展旅游金融服务业务,企业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营业收入559.2亿元,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6%、10%,主业贡献均超过80%。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这几年,国企重组整合不断:34家央企18对重组,地方则有171对。多家企业通过物理整合实现了化学反应。


重组一年来,中国宝武营业收入增长55%,利润增长超过100%。 2017年,外运长航收入为1100亿元,较其与招商局重组时增长30%,经常性利润34亿元,较启动重组时增长70%。中国建材、中远海运等重组企业在2017年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当然,优化资源配置的路径并非央企集团重组这一种。


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时,国资委采取的是剥离非主业央企相关业务,重组到优势企业。


2017年,作为煤炭整合平台的中煤集团承接煤炭产能一亿吨,涉及资产总额827亿元。为接管企业提供50多亿元资金支持,解决了200多亿元到期银行贷款接续问题。


与此同时,中煤集团加快自身改革发展、瘦身健体,累计去产能1600万吨,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2015年亏损近40亿元;2016年扭亏为盈,盈利15.8亿元;2017年预计6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下,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


上述案例表明,目前这种聚焦国家战略领域,坚持市场化导向,以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重组整合是非常成功的。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正在探索更多样、更市场化的手段,比如基金。


截至2017年底,诚通集团发起成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已投资553亿元,完成交割347亿元。先后参与中国国航等央企的非公开发行,带动社会优质资本参与国企结构调整;先后参与中国一重、中钢集团改革脱困;先后参与中国联通、中粮资本等混改项目。


诚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该基金实现了推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满足市场化回报要求的“双重目标”。


当然,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是旧动能升级,更主要的是新动能培育。在这方面,基金工具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先后参与中车环境、京东金融等项目,布局了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再比如,国投旗下的先进制造业基金先后引领投资宁德新时代动力电池、“蓝鲸1号”超深水钻井平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与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合作投资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研发中心,使得国投在新兴产业布局中抢占了先机。


“为美好生活补短板,为新兴产业作导向,就是国投的新使命”。国投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表示:“国投七年前就开始产业转型,现在有了实质性突破”。


精准脱贫是当前第一民生工程。央企承担着超过40%国家重点扶贫县的对口扶贫工作,2017年累计投入、引入各类资金近90亿元。


为了更好地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国资委牵头51家央企组建了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这只由国投创益管理的基金已确定投资项目41个,投资总额近100亿元,为贫困地区真正脱贫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


每当国家有重大区域布局调整,国有企业往往冲锋在前。


雄安新区、大湾区等规划提出后,国有企业都是第一时间响应并快速推动项目落实。比如,2017年国投已有三家企业落户雄安,中投咨询成功开出雄安新区建设第一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63家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担了1713个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国有资本的海外布局也在不断优化。据统计,国企在海外的法人单位超过9千家,资产规模约6万亿元,分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多家企业的海外收入、利润占比突破三分之一。


比如,2017年,中国兵器集团公司海外业务营收1759亿元,占集团收入41%,利润45亿元,占30%;中国交建的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24.2%,22.7%,44.5%。


再比如,国家电网累计对外投资195亿元,成功投资运营7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管理境外资产近600亿美元,项目全部盈利。


面向未来,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资本要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优势企业集中,在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同时,将资源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肖亚庆要求,要大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推动企业理念、目标、制度、经营全方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激发活力


为了在未来竞争中抢占高地,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未来国企要将更多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生态保护修复、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数字医疗、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布局。


毫无疑问,前述行业对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因此,郝鹏提醒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创新就没有发展,有的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整体来看,国有企业是比较重视科技创新的。仅央企投入的研发经费就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并获得了三分之一的国家科技奖励。


2017年,53家中央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奖励83项,占总数的35.2%。其中,不少创新成果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近几年就有华龙一号、慧眼卫星、国产航母、C919、复兴号高铁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甚至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比如,国家电网累计主导编制国际标准47项,掌握了电网高端技术装备走出去的通行证。


再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科累计突破了150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40余项国际领先和1000多项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6项,一等奖8项。


成绩源于重视。


“中国电科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说,中国电科党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目标,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科学技术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在应用方面,中国电科牵头实施创新2030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科技工程,自筹资金,初步建成先导工程;提出大数据支撑下的智能化社会安全防控新模式,研发近10万套设备,在新疆108个县部署,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


近几年,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核电成为中国在海外的名片之一。作为华龙一号的重要推手,中广核集团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集团实现快速发展的引擎,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连年保持在5%左右。


实践中,中广核集团探索了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打造产业联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83家企业成立了核电设备研发中心,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型锻件、核级泵阀等关键设备自主化、国产化,为核电走出去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推进与民企、外企协同创新。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潜能。探索了科研人员薪酬与科研绩效联动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近几年,中广核的科技创新进入了收获期。”中广核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晓飞说,除了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内国际双线推进外,过去一年,中广核还陆续取得了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等离子体危废处理技术、生物天然气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突破。


当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并不是中广核的专利。多家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均有独特做法。


比如,中国电子、武汉邮科院控股的16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中航工业、中国铁建实施科技型子企业分红激励。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企业高质量的活力”。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说,华为的成功就得益于机制改革成功。“任正非财散人聚的机制,就是把财富更多地分给干部和员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这样才可能做到世界一流”。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国有企业还积极投身双创事业。对此,李克强总理的说法是,双创”不仅是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兴盛之道,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


截至2017年底,央企共搭建双创平台970个,同比增长87%,建成实体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271个,同比增长5.9%。


2018年,国有企业在承担好国家重大战略科研任务的同时,将继续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孵化培育“特尖专精”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当然,这一切仍然离不开改革举措对创新活力的激发。


对此,肖亚庆表示,“鼓励中央企业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注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刘青山(国资报告记者

来源:“ 国资报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