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演变和实践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一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也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虽然在最初并没有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但正是随着政策的演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近期,《经济观察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每日财经》栏目、《第一财经》电视视频采访我关于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观点。


《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午间焦点》采访我对于混改引入外资、民资的观点。


(1979-1984)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三资”企业的设立及个体经济的初步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勾画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主,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在所有制理论方面,明确提出要“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随着对外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试办,外商和港澳台等私人资本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进行合作、合资,开创了大胆利用私人资本、技术设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所有制合作的先河。今天所提的混合所有制,在四十年前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已经具备了股权多元化的特质。


与此同时,个体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对城乡个体经济由“允许存在”转为“鼓励和扶植”发展。特别是1982年通过的《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合法地位,并明确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1985-1992)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国有企业推动了股份制改革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国有企业改革在探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同时,迅速地找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1991年,总结和反思后认为,国有企业的问题,最主要的不是国家与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是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合理,改革必须立足于转换企业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1992年6月30日,国务院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叉使企业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从实施股票自由交易政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上市成为改革的热点。上市公司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到1993年底,我国股份制试点企业已有11560家,股本总额达3147亿元人民币。随着股份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股票交易额也迅速增长。1993年,我国的股票发行由深、沪两地试点扩大到全国,共有4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行了新股。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私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作了相应的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从此,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法律地位,就在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中被确定下来。


(1993-2003)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阶段:混合所有制概念的初步提出及国有企业深入改革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并指出:指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并依法加强管理。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首次提出了“财产混合所有的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动摇”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在此期间深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建立公司制企业。提出“十六字”方针,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995年,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进行试点方案实施的企业,分别按以下五种形式进行改制。一是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改制为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三是直接改制为混合控股的国有独资公司。四是将原行业主管厅局“转体”改制为单纯控股的国有独资公司。五是解体1户,即上海无线电三厂。


“抓大放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抓大,国家集中抓的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培育出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放小”工作的指导,提出小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政企分开,创造条件,使企业自主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


(2003-2013)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动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垄断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提出了“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理论。要深化水、电、气、煤炭、石油、银行、保险垄断行业的改革,即允许私人资本等社会资本进入这些市场竞争行业,打破国有资本独霸的天下和利益格局,以避免国有资本垄断资源、垄断价格、垄断利润,损害其他经济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同时,“推进公平准人,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同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能在市场上平等融资和平等竞争


(2013-至今)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推进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了重点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三批试点共50家,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68.93%,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上市公司。


媒体采访


《经济观察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每日财经》栏目、《第一财经》电视视频采访我关于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观点。


《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午间焦点》采访我对于混改引入外资、民资的观点。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经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牵头审批的第三批混改试点相关企业,正在逐步揭开面纱。


7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独家获悉,31家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中,10家中央子企业涉及领域包括军工、油气能源等,其中油气能源类央企子企业至少2家,军工企业至少2家,这亦与发改委曾提及的“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的七大重要行业吻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入围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的央企子企业,行业范畴并不限于上述七大领域。


经济观察报记者独家获悉,在上述10家央企子企业中,还有不低于2家入围企业,来源于一家商贸物流类央企旗下的两家子企业。


而参与21家第三批混改试点甄选的地方国企区域分布,则涵盖了辽宁、黑龙江、浙江、湖南、贵州等地。


不过截至目前,这份31家入围企业的名单仍未正式对外公开,不止一家企业依旧在调整自己的混改方案,并择机上报国家发改委。


未来,第三批混改将要达成什么样的改革目标,对于同类型央企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国家推进混改试点的初衷,就是抓典型做样板,核心是突破体制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亦认为,与前两批相比,第三批混改的范围得以扩编,下一步在提高混改水平及质量,以及体制突破机制创新方面,会下更多功夫。


央企混改:不限于七大重点领域


历经前两批混改的试水后,第三批混改试点正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认为,与前两批相比,推进混改的范围逐步扩大,正在从垄断领域向非垄断领域延伸,从中央企业向地方国企扩展。


周丽莎也认为,与前两批相比,第三批混改试点的“面更广”。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简称《意见》),将“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的甄选,均兼顾到这七大行业的混改试水。


值得注意的是,军工、油气能源领域的央企子企业,也入围了第三批混改试点。周丽莎表示,涉及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七大重要领域关键行业的混改,是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发改委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混改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她看来,“这轮混改的突破口,就是对垄断行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而竞争类企业,在前期混改中已经大力推进。”


早在2017年上半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就曾印发过《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提出将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截至发稿,经济观察报记者并未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获得是否有子企业入围第三批混改试点的正面回复。


上述不止一家入围混改试点企业提及的“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一名曾参与入围混改试点企业方案制定的人士透露,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入围第三批混改试点的企业,上报给发改委的方案必须包括企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换句话说,就是企业为什么要做混改?只有前期确定改革的内容、目标、途径,才能顺利推动试点工作。除此以外,方案还必须包括财务问题的说明,企业产业规划的部署等。


该人士说:“企业本身的混改原则和思路也需要体现在上报方案中,还有企业现阶段推进混改正面临的问题,和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及未来推进混改试点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如何评估和防范风险,对于这方面,企业需要提供思路清晰的保障措施说明,还有对于混改试点工作的时间进度安排等。”


周丽莎建言,入围试点的企业在制定方案时,最终着力点需要放在如何落实董事会职权;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转换经营机制;如何提高市场化运行效率;如何提高企业资本配置以及如何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等方面,方能形成较为完整严谨的方案框架。


对于下一步的混改试点工作推进,项安波认为,和过去的试点工作有所区别的是,未来有望在体制突破机制创新层面进一步深化,这可能成为相关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前两批混改试点主要以央企为主,第三批开始,符合条件的地方国企也可以申请试点,混改试点的覆盖面在扩大。”


地方混改:因企制宜


第三批混改试点,为多家地方国企打开了一扇窗。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地区的多家科研院所入围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


事实上,《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就曾点名“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表示将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试点,并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


除去地方科研院所,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沈阳机床厂也是入围第三批地方混改试点的企业之一。


其实早在2017年12月5日,沈阳机床发布的公告中已经透露了该厂即将推动混改的信息,根据沈阳机床当天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机集团”)已于12月1日收到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央行、银监会及证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通知。


上述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资财管〔2017〕1222号)表示,《沈阳机床厂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总体看,21家地方国企的混改甄选,是否更偏向东北地区?


袁东明表示,第三批混改试点的甄选,并没有特意圈定特殊区域,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公平选择、推进。不过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看,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已经相对较高,例如上海60%以上的企业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90%以上的利润都来自于这些企业。


而从东北地区推进第三批混改试点的状况看,项安波将此形容为“补课”的过程:“过去一些地方的混改相对滞后,这次可以利用试点契机促进传统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在他眼中,就目前国家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变化,机床行业尤其是高精密机床具有战略发展意义。


周丽莎亦认为,从东北地区的状况看,在这些地区推动相关地方国企的混改工作,将有利于推动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建立,提高企业效率,增强效益。她以沈阳机床厂为例,通过综合性改革,有效落地混改试点后,还有望解决企业负债问题,提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运营活力和效率。


事实上,这一年多来,包括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在内的调研组曾密集调研中央子企业与地方国企的混改情况,公开信息显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亦曾于2016、2017、2018年多次奔赴东北地区调研。


2020年上交答卷


2020年,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多部委牵头参与的,全国范围内的央企、地方国企混改工作,将向高层汇报成果,上交答卷。在此之前,各大企业的混改工作推进,将更加规范、严格。


国资研究人士、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企业在试点混改时,可以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形成边做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的良性循环。


随着混改范围的扩充,项安波认为,未来在推进混改试点时,混改的难度其实是越来越大的。下一步,需要持续在体制突破机制创新上面下功夫,例如涉及一股独大、股权结构调整的问题,国有股东和混改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等,都应进一步调整、优化。尤为关键的是,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并按“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完善国资管理体制,提升管资本能力,既要防止国有资产交易性流失,更要防止国有资产权益性流失。


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如果容错纠错机制处于欠缺状态,人在改革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就很难有效释放,可能难以获得预期的混改进展和成效。”


对于下一步的混改工作,周丽莎认为,客观上说,混改是综合性的改革措施,为了顺利推动混改试点工作,首先需要落实公司治理与董事会职权,例如非公资本进来之后,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把相关决策体系予以落地,使得多元决策得到平衡,所以首要的就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落实董事会职权。


其次,混改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企业激励,时机合适时可以尝试更大范围内的员工持股试点,股权激励等。周丽莎还表示,混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工作中还需要统筹考虑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


数据统计显示,此前国资委曾在2016年通报过员工持股的试点情况,当时圈定了包括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央企子企业成为员工持股试点企业。


袁东明提醒道,以第三批混改试点为例,混改最终目的并不是落实员工持股,而是应牢牢抓住“转变企业体制机制”这一核心,在股权比例、管理层身份转换、企业内部管控等方面实现突破,才是“树典型”的意义所在。



国企混改加速落地,改革新趋势逐步确立。


从腾讯、吉利参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混改第一单,到东方航空百亿级定增引战投,新一轮央企标杆型混改加速落地,铁路、民航领域成为重头戏。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除央企“七大领域”混改持续深化外,地方国资的运作也日趋灵活,国有资本进驻民企案例在增加。


此外,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参与国企混改也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铁路民航领域混改加速


继东航物流混改后,东航集团“混改2.0”锁定上市公司东方航空。


东方航空7月11日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A股定增募资不超118亿元,引入均瑶集团及其旗下吉祥航空,以及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公司还拟在H股向吉祥航空定增募资35.5亿港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东航此次引入两方面的战略投资者,一是来自民营资本和同业伙伴,二是来自国有资本,体现了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相互融合。


而且,东航和均瑶集团总部均位于上海,都以航空运输服务为主业,双方的合作具备良好条件。混改后,东航和吉祥航空将以资本为纽带,结成战略合作关系,释放出更多合作成效,包括带动各业务领域的合作,提升运营效率,完善航线网络。


就在不久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混改第一单也正式落地,腾讯与吉利控股以43亿元拿下铁总旗下动车网络49%股权,携手建设经营动车组Wi-Fi平台。


分析人士认为,Wi-Fi运营属于铁路运输中具有竞争性业务特征的资产,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技术创新,符合资本、技术和市场相融合的基本发展趋势。


这只是铁总混改提速的开始。


2017年,铁总确立了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并强力推进,截至当年底,18个铁路局已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


在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铁总工作会议披露,2018年将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各专业优势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实施混改方案,引入社会优质资源。


自2016年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启动以来,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企业皆迈出实质性步伐,相继有三批共50家试点落地,包括央企和部分地方国企。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为了调整股权,更重要的是解决国企的机制和发展问题,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资源、技术和管理。


对国企来说,混改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对民企来说,参与混改则可分享国企独有的经营资质,实现共赢。


国资进驻民企案例增多


近阶段,地方国资的运作趋于活跃,国资入股甚至控股民营企业的案例明显增多。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民企老板因股权质押平仓风险而转让控股权,国企成为重要接盘方。此类民企,自身资产质量不差,估值又处于低位,国资接盘成本相对较低。


如天海防务,今年6月份,公司实控人刘楠拟通过转让股份及委托表决权和提案权的方式,将控股权卖给扬中市政府全资持股的金融平台——扬中金控,从而拓宽融资渠道,解除刘楠的高质押风险。


扬中金控则表示,天海防务的两大主业船舶设计与制造、清洁能源均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其对上述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总体看好。


同在6月份,遭遇流动性危机的“盾安系”也获国资出手支持。


有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民企由于一时的流动性困难寻求转让,但所处行业前景不差,也有一定市场地位,国资进驻后有望盘活资产,不排除这些企业未来还能产生不错的效益。


除困难期引援外,一些经营状况不错的民营企业也愿意牵手国资增强实力。


如英飞拓拟定增募资6亿元引入深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深投控,后者将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有分析认为,深投控投资英飞拓应是看中其多年来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和数字营销业务上的布局和积累。


当然,国资有进也有退,如在一些充分竞争领域引入民资。近期,舍得酒业大股东沱牌舍得集团再次启动混改。


持有公司控股股东沱牌舍得集团30%股权的四川省射洪县政府,拟将所持部分国有股权对外公开转让。


扩大开放将有更大进展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未来,在外资参与国企混改方面,预计会有更大进展。


上海市政府最近推出“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提出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产业对外开放,以及放开国际船舶运输、船舶管理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诸多开放举措。


周丽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改革,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都积极地向各种所有制资本开放。从此前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看,都提出要积极引入外资参与混改。而在前期的混改实践中,也有外资参与。


去年8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包括持续推进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对外开放。




从本周末起,外资进入银行、证券、汽车制造、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连锁加油站建设等领域一系列限制将放宽甚至完全取消。同时,国企改革关键领域对外资开放也在加速推进。国务院文件近日指出,为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公平机会。国资委也不断表态,加强国资领域对外资开放程度。


专家表示,外资开放脚步和国企改革推进已经“合拍”,外资入股国企有望驶入“快车道”。预计外资入股国企将在证券、期货与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汽车制造领域率先取得较大突破,船舶与飞机制造领域的外资引入也会有新的进展。


对外开放举措密集落地


近一个月内,我国对外开放举措密集落地,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利好政策相继兑现。


6月底,2018全国版清单和自贸区版清单如期公布,并规定自今年7月28日起施行。值得注意的是,2018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各领域。


除了限制政策的减少,新版的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了透明度、规范度。尤其是在金融、汽车领域的对外开放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进一步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对于新版市场准入清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相比日前出台的两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新版市场准入清单更具普遍性和广泛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表示,各类所有制企业受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有利于消除不同经济主体对于政策支持的疑虑,有利于加快塑造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对于扩大开放意义重大。


国企混改向外资伸出“橄榄枝”


“在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国企改革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积极地向各种所有制资本开放。从此前国家出台的文件来看,都提出要积极引入外资参与混改。”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今年6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国有股权流转的公开透明程度,为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公平机会。


“国企改革引进外资一直在做,一方面国有企业有这种开放的心态,另一方面外资也对这些领域感兴趣。”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此前表示。


近日,国资委也不断表态,加强国资领域对外资开放程度,优化外资进驻环境,提升便利性。


周丽莎分析,鼓励外资参与国企改革,其主要出发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扩大资金来源,更好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二是更好吸收外资优势,推动国有企业治理规范与管理水平提升。不仅如此,通过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参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有企业的形象与国际知名度。


国资外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对外资开放脚步和国企改革推进正在同步进行,一方面政策上已经‘合拍’,另一方面在实际推进中,国资和外资也彼此需要,两者合作正在驶入‘快车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指出,有些重要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有一定困难,这恰恰是国资的优势所在,这就为外资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动力;同时,国企改革对技术、管理经验、境外营销经验等方面的需求,也为外资进驻国企创造了条件。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表示,根据改革开放新政策,外资进入银行、证券、汽车船舶与飞机制造、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连锁加油站建设等一系列领域的限制将自本月底取消,届时外资又可能迎来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新高潮。


具体到具体领域,刘兴国分析称,预计可能会在证券、期货与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汽车制造领域取得较大突破,船舶与飞机制造领域的外资引入也会有新的进展。


刘兴国认为,在竞争性领域引入外资,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对国企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一是可以加快治理机制的完善,促进董事会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效率,激发机制活力;二是可以提升竞争优势,提供新的渠道资源,深化市场与各类生产要素的整合。


不过,崔凡也提醒,随着开放步伐加快,国企改革推进以及外资准入限制逐步放开,国企、民企和外企最终将处于完全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的话,如何继续保证国资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中继续发挥优势作用,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需要未雨绸缪,把国资在量上的优势转变为质的优势,改变以往扩大市场份额的思维,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全球化市场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记者 王文博)


来源:“丽莎闻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