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自主创新:国企自救的筹码

“不创新,即死亡”,创新确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10多年努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率先实现了卫星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100%国产化的目标。其实,这样一套自主科技创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强有力支撑。



前不久沸沸扬扬的中兴通讯事件也给国有企业提了个醒,要想顺利走出国门,要想改变落后的局面,要想打造一流企业,自主创新是唯一自救的筹码。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强化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摆脱受制于人局面的根本途径,国有企业必须着力在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上下更大的功夫,要着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尽快培育一批能够支撑重大战略需求,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创新力量。


谈到自主创新,笔者想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引子,有两点启发意义:一是其自主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践值得国有企业学习借鉴;二是这样一项用十多年时间实现自主化的项目,其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是国内坐拥高科技的国有企业,比如中国航空科技集团等。换句话说,我们国家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都离不开国有企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背后的国企力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据悉,作为我国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全球提供服务,是当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供应商之一。无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促进了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发展,推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进步,也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典范。据悉,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


对于自主创新,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提出,要推动创新研发提速,应从国家层面形成合力,为自主创新构建人财物保障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国家重大工程来整体拉动,不能为了研发而研发,而是应该通过应用来带动研发,通过研发促进应用,形成研用结合的良性循环。


通过十多年努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率先实现了卫星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100%国产化的目标。在杨长风看来,它有五大经验:一是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应用工程管理思路来管理关键器部件研发,把关键器部件自主研发任务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考核目标,纳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二是拥有鼓励工程全线和各应用领域,大胆使用自主研发产品,统筹给予人财物支持,为核心技术研发创造土壤的标准;三是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制定行动规划、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分批应用;四是搭建应用验证平台,从器件、板卡、单机和在轨使用等多层级全面考核器部件的可用性,开创了“研用结合”的工作模式,架起了研发与应用的桥梁;五是通过规模应用促进性能完善,有力促进了芯片、模块、软件产品质量水平。


其实,这样一套自主科技创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强有力支撑,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与运载火箭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在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被贴上了“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两个大大的标签,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继续实施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不创新,即死亡”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中国制造2025启动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需要提出的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就是要培育更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重大产业,特别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这必然给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必须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弘扬工匠精神,坚持长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积累,才有可能占据全球技术高点。


此次中美贸易战的主角中兴通讯作为系统设备商,其实也做了很多自主科技创新,只是其核心能力在于复杂的通讯协议栈软件、工业级嵌入式操作系统、通信核心算法、高性能通讯专用芯片,以及整机及系统设计能力。不可否认,作为全球四家主要的通信设备厂商,中兴通讯在其领域内做得已经比较好了,虽然投入可以提升竞争力,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对此,中兴事件一经发生发酵后,业内各路专家的分析已经很充分了,即只有中国信息产业链内各厂家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创新投入,在各领域均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这才是整个行业实现集体“救赎”的正确路径。


“不创新,即死亡”,创新确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成为实现国民财富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关键要素。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集中到创新领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走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靠增强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发展之路。


因此,面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战略决策,其目标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作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肩负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重担,其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激发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流企业的重要出路。


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几个途径:第一,做好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即坚持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坚持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合作创新战略、坚持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的战略、坚持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主导战略、坚持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第二,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措施,即培育企业家精神,坚持智力资本的积累,坚持不断的资源整合,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第三,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即切实制定自主研发规划、精心选择研发方向、合理设定自主研发目标、科学选择自主研发途径、构建多层面的自主研发体系并加强自主研发的组织与实施;第四,提升国有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重视生产工艺的改进,优化工人结构,严格质量检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即实施品牌营销提升产品价值能力,科学营销提升市场销售能力,不断营销创新提升持续营销能力。


经过40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有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仅从规模来看,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达到82家,一批大企业不仅规模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而且在技术、管理、国际化水平等各方面也在努力走向世界前列,具备了培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


然而,还要形成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的领军企业。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要把掌控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增值量大的业务作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占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对事关产业发展全局和未来的专业领域和制高点,要加强战略性和前瞻性布局,要积极参与和影响国际产业标准制定。总之,要实现以上种种,自主创新才是关键。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