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VIEW

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VIEW
【独家约稿首发】提质增效 重视国企应收账款管理

近期,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国企存在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甚至还有加剧的势头。应该说,应收账款这一工具用的好,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即增加销售,减少存货。但应收账款的负作用也挺大,发生了应收账款,则意味着企业有一部分资金被客户占用,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



应收账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账面利润的真实性,余额较大,则意味着盈利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应在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加速资金回笼,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上有担当和作为。应收账款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基础性工作,应予以足够重视。


一、近年应收账款特点


最近几年,在一些国企中,应收账款呈现出规模不断增大、主要业务板块占比较大、部分账龄较长等特点。


1.规模不断增大。近年来,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大,已成为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更加显现。笔者调研,在部分国企中,应收账款余额增速甚至超过了营收增速。这显示出应收账款管理没有明显改善,风险持续上升。


2.主要业务板块占比大。部分国企主要业务板块中,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重较大,增速甚至超过了主要业务板块收入增长,且经济越“实”,越偏向大型机械设备、基建等“实体”,应收账款余额增长就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当前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平稳的新常态下,实体经济赚的钱,有些体现为“白条利润”。


3.部分账龄较长。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成为坏账呆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据笔者对部分国企的调研,虽然应收账款多在三年以下,但个别企业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仍有不小比例。而逾期一年的应收账款就有成为坏账的可能,需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小,会对企业,特别是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企业的盈利带来直接、较大的影响。调研发现,有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偏低,比例设置不尽合理,显示出对坏账风险的预估不足。


二、应收账款增长原因分析


应收账款余额过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这些都对应收账款的形成和积累起到较大影响。


(一)客观原因


1.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时,主要是基于购货人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诚信情况等做出的决策,而这都要求一个健全的信用信息系统。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商业信用体系尚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决策时,往往多是凭经验、关系和公开的信息决策,对被授信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诚信等一知半解,增加了坏账呆账的风险。


2.经济增长放缓。宏观经济的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状况。当前经济增长由高速到平稳的转折期和供给侧改革深化期,对实体经济应收账款造成一定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一个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往往以赊销方式招揽客户,而购货方又将其视为一种无息或低息贷款,较少考虑自身有无足额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形下,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而增长,甚至超过了营收增长就不足为奇了。


4.下游企业拖累。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与细分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Wind数据显示,近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最低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行业居半。机械行业应收账款余额较高,与其下游需求变化有关,房地产调控、大型基建工程减少、相关政策变化等造成了机械设备的需求下降,回款缓慢。而机械设备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得采取低首付的信用销售方式,累高了应收账款余额。


(二)主观原因


1.在考核上重量轻质。国企的业绩考核,主要体现在资产增值和经营成果上,营收和利润是经营业绩好坏的重要指标。但量上做大容易,质上做优做强难。为追求业绩,部分企业在不改变应收账款余额的情况下,采取人为提高或压低提取坏账准备百分比,调增或调减应收账款数额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当期利润。


2.在战略上重利润轻风险。企业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而对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当一个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过于追求账面利润时,就会对赊销方式签订合同予以鼓励,或是管控较松,造成企业营收与应收账款比例失衡,对应收账款账龄控制弱化,对能否收回没有合理评估,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3.在管理上重制度轻风控。在一些企业,赊销是销售部门的职责,收款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这就造成赊销、回款“两张皮”。实践中,对赊销的事前调查和事中审查较严,对事后监控和收回管理较松,对债权的法律保障和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如对大客户没有签订赊销合同、保证函及抵押合同,对应收账款也只有按期限管理,没有按风险程度分类管理。当赊购方偿付能力下降、存货增加、投资失败时,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就在所难免了。


三、改进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国企应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奖惩机制促进管理目标实现。具体建议:


1.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1)重视信用调查。通过查阅客户财务报表,或银行的客户信用资料了解其生产经营、偿债信誉、偿债能力、资本保障,以及是否有充足抵押品或担保等,作为是否提供信用的依据。(2)重视风险分类。目前,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主要是按应收账款余额大小和逾期长短,较少考虑到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可参考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细化应收账款余额类别,提高风险管理能力。(3)重视风险分散。应收账款按风险分类后,可根据所在级次及风险因素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分散、转移风险。如应收账款投向、额度、期限、结构的分散化,信用政策的多样化等,包括重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2.确定应收账款合理规模。赊销对企业并非越少越好,过于追求现销也会给企业的竞争、销售和市场占有率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把握一个合理的应收账款规模。 现实中,应收账款余额多少应根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景气、企业资产、营收、外部环境、毛利率、客户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限额,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应严格控制总量,动态管理。


3.建立应收账款责任机制。(1)优化进销存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采购、仓储、销售部门的营运数据及合同收款节点,提高数据预警功能,及时催收账款。(2)改变赊销授信、账款回收“两张皮”的现状。建立赊销事前、事中和事后管控分离、相互制约、权责统一机制。企业的财务、销售、风控法律等部门分担赊销授信、额度审批、调查、回款、审查和考核权责。


4.采用多种手段保全资产。在收账策略上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收风险高的后收风险低的,先经济手段后法律手段来进行;在收账方式上采用岗位清收、委托清收、依法清收、专项清收等;在清收盘活上采用债权转股权、以资抵债等方式,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应签订赊销还款合同、第三方保证函、抵押合同等。


作者:袁星侯 温宏(广州市国资委外派监事会成员),何国平对本文也有贡献